新華網福州3月30日電(記者許雪毅 張勇)作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前沿”和“熱土”,海峽西岸經濟區正成為台商“登陸”發展循環經濟、打造再生資源產業基地的重要平台。
位於福建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福建全通資源再生工業園”,最近通過有關主管機構對其“進口廢物圈區管理園區”項目的驗收,這標志著這個以台商為投資建設主體,以“循環經濟再生資源回收綜合利用產業鏈集群基地”為目標的工業園已初具雛形,開始邁入茁壯發展階段。
“圈區管理”,是指對從事再生資源加工處理的企業實施特定的園區化管理,以提高再生資源的回收效率,減少和避免污水、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全通資源再生工業園董事長陳正智1999年就從台灣來到福建投身資源回收產業。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福建對再生資源需求量大、政策支持度高、區位優勢明顯,再加上海西經濟區的特有優勢,給台商在這裡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創造了很好的平台。
台灣在資源回收利用方面擁有比較先進的技術和較為成功的經驗。上海世博會期間,台北市“資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案例經驗,就吸引了大陸一些城市的注意和興趣。
在大陸有關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指導性文件中,兩岸合作發展循環經濟即是重要一環,具體設想包括“引進台灣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建立和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等。
此間專家認為,海西區一直致力打造循環經濟產業帶,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又恰好是兩岸產業合作的“朝陽產業”,“全通園區”建設目前所邁出的積極步伐,對於兩岸聯手拓展再生資源產業,具有積極的示范效應。
還有學者認為,“登陸”發展低碳經濟和綠色產業,也有利於台商在大陸的轉型升級。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研究員劉孟俊不久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認為,今后台商在大陸投資應更多著眼低碳經濟和綠色產業,比如台灣的資源回收產業非常發達,大陸可以借鑒台灣的經驗。兩岸可以在東部條件適合的城市進行合作試點。
據了解,“全通園區”規劃用地6750畝,分兩期設計,規劃建成年處置廢料1000萬噸以上的再生資源產業鏈集群基地。目前,園區已構建完整的物流體系,並建立相對完整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年回收廢料能力已達300萬噸。
陳正智告訴記者,通過驗收只是一個開始,后續包括擴建深加工區、規劃招商等工作依然任重道遠。未來除了吸引各類大型國際廢料運營商及加工企業之外,園區將積極引進台資企業,引進台灣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兩岸在循環經濟領域的互利雙贏。
他透露,此次園區通過驗收后,短短約半月時間即接洽了一二十家有意進駐的台商。這讓他對園區的前景更具信心,預計3年內整個園區的產值有望增至5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