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臨近,島內業者摩拳擦掌,准備迎接陸客的到來,電視上有宣傳短片,街頭懸挂出歡迎陸客來過年的巨型條幅。
到台灣過春節,個人游的陸客有了更多的選擇。舌尖上的台灣,大概是每個陸客離開台灣后的懷念。不管是都市的夜市、鄉村的“媽媽餐”,還是大餐,陸客的味蕾總能得到滿足和享受。
夜市小吃,不少業者做了幾十年,一碗面線、一塊臭豆腐,都希望能讓吃的人感受到自己的用心。前幾日,到高雄採訪,夜市老阿嬤的鴨舌冬粉,也是賣了幾十年,小小的一輛餐車,卻有不少死忠的粉絲,吃的人說食材天天都是那麼新鮮,味道從不改變。美味背后是業者的良心和用心。聽說是大陸來的客人,老阿嬤一定要多加幾塊鴨舌,美味背后還有台灣人的熱情、好客和不用言表的骨肉親情。
鄉村的“媽媽餐”,散發著家的味道。在台灣,不少民宿裡的餐食是女主人親自下廚做的,用的食材是在地的山野菜、魚或是當季水果,主人家希望陸客不僅能在舌尖上了解到台灣,也能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溫馨。
東港烏魚子、大溪豆干、埔裡紹興醉雞、原住民烤山黑豬、夜市三寶……這些台灣北中南的特色美食,被餐館、酒店業者連鍋端上,方便大陸游客“一網打盡”。像是台北的君品酒店,還特別將小吃集合命名“陸客宴”(如圖),希望用台灣道地的美食讓陸客一來再來。
舌尖上的台灣,讓陸客嘗到了台灣的味道,也讓陸客看到了台灣市井小民的人生和社會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