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台灣

“矛”勝還是“盾”贏?綠營內斗慘烈猶在

2013年02月17日08:27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海外網2月17日電 據台灣《聯合報》發表評論文章稱,春節剛過,民進黨傳出兩種味道不同的政治訊息。在黨機器方面,揚言三月起要開始遍地烽火地“反核”,讓戰火一路燒到明年的“六都”選舉。在另一頭,暫無職務在身的蔡英文則提出軟性戰略,呼吁綠營善用支持力量,要讓人民自己站出來發聲,主導社會改革的過程。

兩種戰略都是針對“執政者”而來,但思考基調和動員訴求皆有不同,也反映了民進黨內對於自身政黨角色反省的差異。黨中央的戰略,仍堅守其傳統的“戰斗路線”,要在“立法院”和街頭雙線點火,用綿密的攻勢殺得執政黨喘不過氣來,以便在“六都”選舉坐收漁利。蔡英文則認為,民眾對台當局失能已有自己的觀察和反省,也有些社會力量開始集結,民進黨可以善加利用。言下之意,蔡英文對於一味以政黨或“國會”作為主戰場的策略─包括罷免,顯得更為保留。

如果把蘇貞昌領導的黨中央之攻堅戰略比喻為“矛”,那麼前主席蔡英文主張善用民間力量的柔性策略,則更像一面“盾”。民進黨能否結合“矛”與“盾”之長,來攻擊執政黨之不備,值得觀察﹔但更有趣的部分,則是兩年后的民進黨初選之爭,若蘇、蔡再碰頭,究竟會是蘇貞昌的“矛”勝?還是蔡英文的“盾”贏?

簡言之,在台灣的政治舞台上,政治人物除了對外的“爭”,還有對內的“競”需要處理﹔這點,“朝野”皆然。在蘇貞昌而言,目前擔當黨主席之職統領黨機器,擁有更多的資源及發揮空間﹔如能帶領綠營沖刺屢建奇功,未來形勢當然對他有利。但反過來看,如若他領導期間建樹不多或成果不豐,卻因攻勢猛烈導致社會焦慮不安﹔那麼,蔡英文輕鬆割稻尾的機率就大增。看民進黨前兩屆初選的慘烈內斗,傷痕斑斑,在在可考。

觀察蘇貞昌的領導,一年來並不十分順遂。從政黨走向看,民進黨去年雖利用馬當局的施政不力,穩住四成的民意支持﹔但民進黨的路線和風格基本上沒有多少開展及新意,令人失望。包括民進黨主要病灶的大陸政策應如何調整轉向,黨內雜音日增,蘇貞昌卻始終無法提出更前瞻的開示或建立階段性的規范,導致黨內各行其是。更遺憾的是,蘇貞昌選在釣魚島事件風頭上赴日訪問,不僅未能嚴正表達台灣立場,反而留下“向日本傾斜”的印象,是一敗筆。

外事及國際關系原非蘇貞昌的強項,在准備未周的情況下勉強出訪,最后得到的不是肯定,而是負面評價居多,得不償失。不僅如此,這也暴露了民進黨“為反而反”策略的本質弱點。在國內,民進黨單純以在野的角色來詮釋其反對立場,或許言之成理﹔但放到對外關系上,尤其是像釣魚島事件這類超乎兩岸事務而關涉多方利害時,此一態度便顯得破漏百出。民進黨在外指責及唱衰馬當局,讓台灣受窘,即已失格﹔更何況,釣魚島今天已發展至主權之爭,蘇貞昌卻將之降低為漁權問題,豈非自我矮化與棄守?美國因美日安保條約而偏倚日本,但台灣豈可因此自棄保釣之立場?若只是為了“反馬”而故唱反調,民眾如何相信民進黨真有愛台之心?

論涉外能力,從蔡英文上次出訪表現看,無疑更勝蘇貞昌一籌﹔論政黨走向的隨時推移,蔡英文最近的提法也似乎更具新意。其間差別,其實不在議題的選擇或攻勢的經營,而是蔡英文的軟性戰略納入了更多“民眾”與“社會”的思考,認為民進黨的路線不能隻有純粹的政黨取向,卻忽略社會觀感及社會互動。這點,應是蘇貞昌路線所未見的盲點。

以反核為例,從矛的觀點,反核只是“手段”,要打得藍軍手忙腳亂,目的則在“六都”選舉的勝利﹔從盾的觀點,反核本身就是“目的”,需要落實論証和行動,不能只是虛晃一招。問題是,民進黨能夠整合自己的矛與盾,而發展出一套符合台灣利益的戰略嗎?或者雙方的矛與盾要先打一架?

分享到:

(責編:牛寧)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