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於鹽埕區的駁二藝術特區成了高雄新的地標和熱門觀光景點。每到假日,會吸引很多台灣民眾,更是越來越多大陸游客到高雄必游之地。 |
照片拍攝自駁二藝術特區
照片拍攝自駁二藝術特區
照片拍攝自駁二藝術特區
照片拍攝自駁二藝術特區
如今,位於鹽埕區的駁二藝術特區成了高雄新的地標和熱門觀光景點。每到假日,會吸引很多台灣民眾,更是越來越多大陸游客到高雄必游之地。
駁二藝術特區的出現,是高雄城市產業變遷的成果。園區裡,可以看到很多工人和漁婦的雕塑,這就是高雄人記憶中阿公阿嬤(爺爺奶奶)的模樣。
香蕉碼頭找到新出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港口碼頭是高雄人謀生的重要場所,像是臨近駁二的香蕉碼頭就曾是全台灣的香蕉集散地,香蕉由此外銷日本。而靠海吃飯,漁夫撒網、漁婦搖櫓也都曾是高雄的城市畫面。據《高雄港史》記載,當年自各地運來的香蕉均露天堆積於出口碼頭,容易腐壞而影響外銷,故新建香蕉出口專用倉庫。“駁二”正是建於那個年代,1973年,位於高雄港的第二號接駁碼頭落成,用作港口倉庫,這就是“駁二”。
后來,香蕉輸出漸趨沒落,遠洋漁業繁盛,但香蕉碼頭是內港,沒有辦法停靠大噸位貨輪,因而隨之衰落。“駁二”這樣存儲貨物的倉庫沒有了用武之地,閑置廢棄。2002年,高雄市對倉庫進行了整建,打造駁二藝術特區。駁二目前由高雄市文化局經營管理,是高雄文化觀光路徑的延伸。由於都市產業結構的改變,閑置場所的變身是許多城市都面臨的問題。高雄市希望把閑置空間景觀化、把產業空間變身文化空間。
城市記憶就是特色和文化
在駁二,有很多以貨櫃碼頭、漁業聚落為主題的文創作品,有彩繪、有雕塑。園區內規劃有自行車步道,穿行其中,像是走過時光隧道。駁二運營中心的負責人林慧瑜小姐介紹說,他們的想法是,希望高雄人可以在其中找到跟這座城市的連接,而游客可以從中了解到這座城市的變遷。其實,在面對現代化的過程中,丟掉城市記憶是很可怕的事情,當萬千城市都隻擁有幾乎沒有差別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時候,失去的就是特色和文化。
因此,高雄市文化局在規劃文創特區的時候,希望可以盡量把曾經留有城市記憶的東西活化。今年,駁二裡的鐵道園區變身鋼雕公園。原來運送貨物的鐵路早已斑駁,卻有時光凝結。據說,高雄市政府也曾經想要把鐵軌拆除,但民眾反對,理由是不能把他們小時候的回憶帶走。鐵軌保留下來之后,駁二邀請包括大陸在內的一些外來知名鋼雕大師,也邀請台灣創作新銳,用百噸廢鐵創作鋼雕。鐵軌、鋼雕,曾經的塵封舊物因為創意和靈感的注入而重獲新生。
2006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接手駁二,駁二的規模也漸趨擴大,糖廠的廢棄倉庫、港務局的廢棄倉庫,還有私人的廢棄倉庫,都被用來展示創意。“我們還有一個觀點,就是藝術是生活化的,希望可以提供給民眾特別是小朋友一個親近藝術的場所和機會。
與“798”互動交流
文化局在駁二舉辦了三屆“好漢玩字節”,今年春節假期就有8萬多人來參觀,也吸引了香港等地的80多個文化機構來參展。2011年曾被邀請到南京辦展。以漢字為主題,運用新媒體和互動科技,展現漢字在華人世界的精神紐帶意義。
文創特區希望可以提供給年輕人一個展示的平台和交流的機會。林慧瑜說,文化局除了自辦展覽,還會把場地提供給藝術家特別是年輕人,今年也會考慮辦青年藝術節。“雖然是支持和鼓勵的態度,可場地還是會收少量租金,因為我們覺得應該讓年輕人從一開始就考慮到藝術怎樣和市場結合的問題。”
北京的“798”是大陸名聲最大也最成熟的藝術區。原是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后來一些藝術家集聚於此,慢慢發展成為富有特色的藝術展示和創作空間。林慧瑜說,他們去過“798”,“798”也來駁二交流過。“其實,利用閑置空間再利用,大陸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大陸文創園區在國際化程度上以及園區的商業運作上都有值得台灣借鑒的地方。因為受到場地的限制,我們要更注重整體的規劃和進駐藝術家以及企業的引導。”未來,駁二還希望可以在商業化運作的道路上多做嘗試和努力。
漫步在駁二,每一處充滿城市特質的作品,都呈現著高雄的魅力和生活美學。(李煒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