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上海理工大学创业班:他们“创”出了什么

2017-01-23 12:41:12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不做“巨婴”主动承担责任

相比于身陷于“巨婴”状态下的烦恼和痛苦,他们更愿意接受现实的风吹雨打,在创业这条“荆棘之路”上“痛并快乐着”

不少人的印象中,普通大学女生都会每天打扮得美美的,享受青春年华。周文萍却偷偷告诉记者,“最忙碌的时候,连同女生在内,创业班的同学们可能几天都顾不上洗澡。”

从高中起,周文萍就确立了创业的志向,进入大学后,她所有的规划也都围绕着创业。大二时,周文萍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做校园快递配送的创业项目。擅长文字和创意的她负责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推送。项目虽然不大,仍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送货人手不够的时候,周文萍也要亲自上阵,一写完作业就一个个楼送快递,一直干到晚上11点半寝室楼关门为止。同时,学业和社团活动她也没落下。

创业班的女生们,多多少少都有过这样的“壮举”。在同班的男生眼里,她们独立、坚强、敢于实践,都是“有故事的女同学”。实际上,身为创业班的一员,不论男女,大家都拼劲十足。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已经习惯早晨没课时睡个懒觉,下课后打打游戏,周末和同学逛街、看电影、吃夜宵。但创业班的学生们选择向这种浑浑噩噩、庸庸碌碌的生活说“不”。

从一期创业班开始,大家就有了晨练的传统,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在操场上集合后一起锻炼半个小时,等整个人精神抖擞、热热乎乎了再去上课或者实习。这个画面看上去很“热血”,坚持起来却困难重重。

为什么要去坚持做那些困难又痛苦的事情?

当把这个问题抛给创业班同学的时候,他们会反问你:为什么不呢?对他们来说,晨练其实好比是创业道路上的一个障碍,身为怀揣着创业理想的人,遇到障碍,唯有面对它,克服它。晨练的习惯让大家感觉到,正是从这些微小的改变开始,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强,对生活的掌握越来越有把握。

加入创业班后,许多人没有调整寝室,依旧和原专业的同学住在一起。虽然嘴上不说,但大家都渐渐感受到,寝室内的氛围变了。

三期创业班班长袁瑞琦说,“几年过去,他们还是那样,我们却不再是从前的我们。”

当寝室的同学还在聊着游戏升级的门道或者为奖学金而烦恼的时候,袁瑞琦则专注于注册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自己的朋友圈,先一步走出“象牙塔”,体验上了社会人的酸甜苦辣。昔日的同窗,变得渐行渐远。走在同龄人之前,有必要吗?袁瑞琦和同学们的回答都很诚恳:有。比起做“巨婴”,他们更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最近出版的《巨婴国》中写道:“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环顾四周就可以发现,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那些心智不成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不愿承担责任的成年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本应该成长、成熟的大学阶段忽略了这方面的修养。

身为“95后”,三期创业班的同学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普遍都很早。相比于身陷于“巨婴”状态下的烦恼和痛苦,他们更愿意接受现实的风吹雨打,在创业这条“荆棘之路”上“痛并快乐着”。他们的主动,令人欣喜。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遗憾与忧愁。周文萍说,自己也想和很多人一样去远方旅行,也想去山区支教挥洒青春。但在创业这个人生目标面前,那些愿望只能埋藏在心中。

在这里,大家更早学会取舍。

责编:郝伟凡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