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說,兩岸互設文化辦事處雙方早已開始討論,她非常希望能在大陸各個城市都成立類似於香港的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台灣文化中心。她說,一個城市有一個駐點,就像在一個房間裡點燃了一根蠟燭,會產生滾動的巨大力量,她非常希望能夠達成此願。 |
東南網11月29日訊 據台灣媒體報道,曾經旅居香港9年的著名作家龍應台昨天以台灣“文化部部長”身份到訪香港。在晚間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龍應台說,重返香港感覺既陌生又熟悉。她表示,希望此行可以加深港台間本已非常密切的交流和溝通,更希望可以早日在大陸的各個城市都建立台灣文化中心,推動兩岸的文化交流。
龍應台說,兩岸互設文化辦事處雙方早已開始討論,她非常希望能在大陸各個城市都成立類似於香港的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台灣文化中心。她說,一個城市有一個駐點,就像在一個房間裡點燃了一根蠟燭,會產生滾動的巨大力量,她非常希望能夠達成此願。
但對於兩岸簽署文化協議的問題,龍應台則表示,這不是“文化部”單一部門可以決定的,還需要政府整體的決策。
龍應台表示,港台間一直都有非常多的交流,但到目前為止,很多的交流都是民間自發或個人性質的。台灣月活動已經在香港舉辦過幾屆,現在香港周也開始在台北舉辦。這兩個活動所產生的能量可以讓港台雙方更深刻地認識彼此,每一個演出和展覽都有一個漩渦式的帶動作用,讓港台社會互相對望。
龍應台認為,港台現在的交流機制——例如“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與“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相對於從前更少正式接觸的情況已經是很大的跨步,但相較於同其它地方正常的往來還是不夠進步的。她認為,很多事情是隻有公權力的機構才能夠拍板定案的。因為隻有政府機構才會有預算和決策權。通過半官方半民間的力量商談后,還是需要去尋找預算和可以決策的機構。如果只是透過中介的機構,所能發揮的能量還是不夠的。
龍應台說:“隻有政府對政府的往來才是最有效的,隻有讓公權力進來才會有實效。”
此次以台灣“文化部部長”的身份訪港,龍應台說她從頭到尾都能感受到了香港政府方面的善意,她的每一項行程也得到了港府的支持。雖然行程中沒有安排與港府官員見面,但龍應台表示,她在台北就已經同包括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內的許多港府官員有過接觸和溝通,也有工作上比較實質的討論。她說,此次來港時間緊張,希望可以實地走訪一些地方,“在辦公室裡可以談的事情,不一定要在我來香港的時候談。”
在回答有關此次訪港是否未來訪問大陸的試水時,龍應台表示,自從2月開始做公務員后,她就沒有去過大陸。中國大陸文化部部長蔡武先生曾在兩年前訪問台灣,從禮數上她應該回訪,她也希望可以回訪。隻不過兩岸在某些政治領域上還沒有談清楚。龍應台表示,她希望可以很快地回訪北京,或者大陸其它的城市。但必須是以一個受尊重的身份去,否則不可能。
在談到兩岸三地的文化差異時,龍應台說,兩岸三地的文化有一個彼此說服的過程。兩岸三地本身在其歷史的脈絡裡,各自的強項是不一樣的。台灣來自泥土的情感和能量特別豐沛和執著,已經滲透到台灣人的表演藝術、文化寫作、視覺藝術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香港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是台灣比不上的。大陸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其堅韌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兩岸三地之間需要的是某個程度的謙虛,形成一個謙虛的空間才會看到對方的好處,在這個空間裡才會彼此說服、彼此影響。
龍應台特別提到,香港寬廣的國際視野,相當成熟的公民社會,社會本身的寬容和低調的理性都是值得台灣學習的。
龍應台認為,寬容是香港社會應珍視的核心價值。香港社會本身就是一個移民社會,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是本地人,所有人都是移民,隻不過是移民的早晚先后罷了。所以,這樣的背景造就了香港人寬容的空間很大。她舉例道,她在香港的九年裡,每個周日都可以看到整個中環被來自菲律賓和印尼的幫佣所“佔領”。不管起始是如何,但這一幕都讓人很感動。這樣一個社會可以把自己最寶貴的空間讓給別人,這正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她希望香港朋友可以珍視和緊緊擁抱寬容這一核心價值。
龍應台此次訪問香港,將在香港大學百周年校慶發表演講,參訪西九文化區發展、參訪香港設計產業和藝術村建設,並會出席多項文化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