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鈺祥也回憶,他當“立委”有次向“行政院長”郝柏村口頭質詢時,因為多次去過大陸看了以后,認為大陸改革開放、建設效率高,這個優點台灣不能不注意,結果強烈反共的郝柏村一下子就說,不要因為被茅台酒灌、請吃飯,就說他們的好話,形成一個比較尷尬的場面。其實原因之一也是對“集思會”有敵意,跟當時報道所謂的“一國兩府”辯論沒有關系,“集思會”當時走兩岸交流路線也完全跟是否是李登輝或國民黨授意肯定沒有關系,完全是他自己想的,而且提出“一國兩府”是在“集思會”成立之前。
林鈺祥說,“集思會”的前幾年是走在民進黨、本土派之前的,現在台聯則是走到比民進黨更獨的立場,“集思會”比當時新國民黨連線走得更前面,李慶華也走那邊,但是本土派是走在前面的,黃主文后來離開,為了要生存,走到深綠去了,如果把“集思會”跟黃主文連在一起,那就是大錯特錯。
此外,林鈺祥也說,台灣政府一開始制定兩岸人民關系條例條文時,“立委”從第一條到最后95條的審查,他全程參與。馬英九是“陸委會副主委”代表答辯,雖然很多條文是比照國際上的做法,但是辦法是換上不同的名稱,不是國對國,解決兩個地區人民往來的問題,他與馬英九互動交手時,都是直接交換意見,並沒有什麼直接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