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幾年前島內就傳出“台軍要發展射程達1200公裡的中程地對地導彈”的消息,時任台“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回復稱,“類似研究方向是對的”。他的說法被廣泛解讀為“台灣正在發展中程地對地導彈”。但外界一直不清楚台灣准備研制的是巡航導彈還是敏感度更高的彈道導彈。美國《防務新聞》援引島內官員的話說,“雲鋒”導彈的飛行高度不會超出大氣層。報道還猜測說,“雲鋒”可能是一種以先進的沖壓發動機為動力的高超音速導彈,最大速度將超過3倍音速,早期型號1200公裡的射程就足以覆蓋包括上海在內的大陸東部沿海城市,未來該導彈的改進型射程甚至可達2000公裡。
作為威懾大陸的撒手?武器,台軍現役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主力是“雄風-2E”,但這是一種亞音速導彈,最大射程隻有600公裡。據稱,“雲鋒”高超音速導彈的血緣關系與“雄風-2E”並不親密,倒是與台軍的“航母殺手”“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頗有淵源。台灣《全球防衛雜志》稱,無論是“雄風-3”還是“雲鋒”導彈都是源於“中山科學技術研究院”的超音速“擎天載具”。據介紹,台灣上世紀80年代從美國引進沖壓發動機技術后,於1990年成立“擎天計劃室”,設計並測試“擎天”系列沖壓發動機平台的遠程、高速巡航性能。盡管台軍研制超音速導彈的歷程並不平坦,但《全球防衛雜志》2007年透露,台軍公開在“擎天”平台上研制出的“雄風-3”超音速導彈后,“擎天載具”的研制工作並未停下腳步,“新構型將是射程更遠、速度更快、威力更大的導彈,也將是未來台軍遠程打擊的新利器”。
事實上不僅是“雲鋒”導彈出風頭,就連性能略遜的“雄風-2E”導彈最近也成為島內媒體熱議的話題。台灣《聯合晚報》稱,“雄風-2E”是台軍在發展“不對稱戰力”的指導下研制的撒手?武器,是台軍目前性能最為成熟的對地攻擊導彈。雖然該導彈已成軍一段時間,但相關性能、外形仍被台軍嚴格保密。不過最近有博客刊登題為“‘雄風-2E’巡航導彈衛星照曝光”文章,其中不但公布谷歌地圖上的導彈部署地點等信息,還將衛星照片上的導彈拖車、發射車等逐一注明。此外,該博客還拍到指揮車偽裝成快遞車的照片。報道稱,台“國防部”為避免外界注意,特意將“雄風-2E”的機動指揮車設計為貨櫃車的外形,並噴上精美的“RED 快遞”字樣,搭配紅色鳥頭,“大型的敏感軍備車輛搖身一變成為快遞公司,相當有創意,並且偽裝得極有技巧”。台軍知情將領透露,代號“戟隼項目”的“雄風-2E”導彈原本就有“戰鷹”的意思,“漆上紅鳥有特殊含義”。報道稱,“雄風-2E”的指揮車經常需要來回調動,為避免引發外界注意,台軍才想出偽裝成快遞車的辦法。對相關報道,台“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表示“不做說明與評論”,隻強調台軍重要的軍事設施均已建置相關防護,可以確保營區與裝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