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由行游客是島內業者期待的“金母雞”,2月14日,台灣“行政院陸委會”也表示,未來將與大陸業者持續溝通,適時擴大自由行市場規模,然而—— |
但是俗話說的好,沒有金剛鑽,攬不成瓷器活兒。過去幾年,面對如潮涌入的陸客,島內市場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士林夜市的“水果陷阱”、名飯店曝出的“剩飯”丑聞、低價搶團、強迫購物……屢見報端。后來,就是珠寶店、特產店,也加入了宰客行列。此外,阿裡山小火車傾覆、台風天陸客山中遇險,旅游安全也時常讓人捏一把汗。 “有導游帶隊、業者協調的團客游尚且問題多多,個人游市場尚不成熟,背包客形單影隻,安全和權益更如何保障?
記者在島內採訪發現,相關配套服務顯然需要跟進。比如,台灣的氣候和地形特點並不為多數大陸人熟悉。若有台風暴雨來襲,自由行游客如何獲得預警,遇到走山滑坡,游客怎麼自救求援?遭到不良商家欺騙,向誰投訴,怎麼維權?
此外,背包客日漸增多,是否全台各地都有足夠的公共交通運力、酒店接待能力?在南部鄉村、離島地區,相信這個問題更加凸顯。此外,出於環境和資源保護考慮,島內有些景區常常限制游客數量。如何向自由行客人做好解釋,或是提前告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摩擦,都是需要思考的內容。
還有,許多適合自由行的路線沒有得到有效宣傳。比如,新北市烏來的溫泉旅館,依山傍水,靜謐雅致,是體驗台灣泡湯文化的絕佳選擇﹔又如嘉義海邊的東石鄉,游客可以登上“漂移的國土”——外傘頂州,也能在日落時分欣賞朴子溪旁的萬鳥歸林…….這些景點堪稱精致,卻藏在深閨,很少為陸客知曉。
顯而易見,島內業者要擁抱背包客市場這隻“金母雞”,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比照大陸游客市場,自由行試點城市開放的不算多,游客數量也還有限,接待壓力不大,正是島內業者提早准備和建設的好時機。
除了民間業者的努力、自律,兩岸相關管理部門的協調和監管也得給力。入島游是許多大陸人的夢想,說白了,做大這塊市場“蛋糕”,兩岸業者都有利可圖。
扯得再遠點兒,背包客也肩負著讓入島游更美好的責任。老祖宗的傳統從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多數人在外旅游碰到不平事,也是能忍則忍,維權意識淡漠。殊不知這是“不負責任”的消費,損害了自身利益不說,又助長了商家的不良習氣,更間接害到以后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