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時,在新加坡海皇大廈,當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伸手越過會議桌,緊握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場的許多人都熱淚盈眶。因為對兩岸的中國人來說,這一刻來得太不容易了。” |
跨越台灣海峽的歷史性握手
作為“汪辜會談”的直接推動者、參與者和見証者,談起20年前的歷史往事,今年77歲的邱進益先生還是難掩內心的激動,他說,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時,在新加坡海皇大廈,當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伸手越過會議桌,緊握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場的許多人都熱淚盈眶。因為對兩岸的中國人來說,這一刻來得太不容易了。其時,邱進益的職務是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在“九二共識”基礎上,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大陸的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與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談,並簽訂了四項協議。“汪辜會談”的成功舉行,開啟了海峽兩岸以和平方式處理彼此間關系的新篇章,標志著海峽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1987年底,兩岸打破長期以來的隔絕狀態,交流交往的大門從此開啟。與此同時,兩岸接觸與商談形勢也出現新的情況。一方面,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迅速擴大,同時也衍生出許多具體問題,包括涉及兩岸人員的各種糾紛和犯罪活動等突發事件。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兩岸同胞的正常交往,亟待妥善解決,因而兩岸事務性商談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擴大和深入,台灣民眾要求台灣當局改變不合理政策與做法、解決兩岸交往中衍生的具體問題的呼聲日益高漲。面對各方壓力,台灣當局實際上不得不調整“三不政策”。
1990年11月21日,台灣方面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並於1991年3月9日正式開始運作,規定以“中國的、善意的、服務的”為工作宗旨。為便於與海基會聯系,1991年12月16日,大陸方面相應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機制使兩岸最終建立起一個民間協商的渠道。經過兩岸雙方長時間折沖、斡旋,磋商、准備,終於實現了汪辜歷史性的會談,並簽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岸公証書使用查証協議》、《兩岸挂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和《兩會聯系與會談制度協議》等四個文件,取得了雙方均感滿意的結果。
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汪辜會談”
“汪辜會談”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語境下展開,其在處理兩岸問題上展現出的智慧以及經驗,對今天我們處理兩岸關系來說仍是一筆厚重的資產。
邱進益說,“汪辜會談”首次實現兩會領導人直接見面會商,也是兩岸高層人士的第一次正式會晤,兩岸接觸對話的大門從此打開。鑒往知來,邱進益認為,如果沒有1992年的“九二共識”就沒有1993年的“汪辜會談”,也沒有1998年的“汪辜會晤”,更沒有2008年之后兩會復談以及隨之而來的那麼多次富有成果的商談。
當年邱進益的談判對手、海協會前常務副會長唐樹備認為,“汪辜會談”留下的寶貴遺產對今天的兩會商談仍然意義重大。其中“九二共識”這個原則性的遺產不僅一直延續到現在,而且得到了進一步鞏固。他說,“汪辜會談”所秉持的擱置爭議、平等協商的精神也值得今天借鑒。他認為,當年的“汪辜會談”由於採取了靈活務實的態度,把大陸同胞和台灣同胞的利益兼顧起來考慮,才取得了一些令人滿意的結果。他說,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雙方都要照顧到對方的立場和處境,時時處處都要為對方著想,做到互利雙贏,這樣,兩會的合作、甚至兩岸關系,才能往前走。
有學者表示,“九二共識”為“汪辜會談”奠定了基礎,“汪辜會談”印証了“九二共識”重要地位與作用。所以,未來要更加堅定地堅持“九二共識”,牢牢打好這一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基礎。未來,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應開誠布公地展開積極對話,設法為兩岸關系的諸多難題尋找解決之道,特別是面對兩岸關系發展的新瓶頸,更應有勇於突破僵局的創新思維,爭取在發展兩岸政治關系上再來一次新的“汪辜會談”,使兩岸關系平穩過渡到敏感務實的政治深水區,開創兩岸政治關系新局面,推動兩岸關系全面深化發展,如此,相信必將會迎來兩岸關系新一輪的發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