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連任就職滿一周年,一年間經兩岸共同努力,兩岸關系取得新進展,兩岸政策成果成為馬英九最獲台灣民眾肯定的政績。兩岸關系面臨多領域推進的局面,台灣島內經濟民生問題有待進一步改善,這些均成為馬英九未來面對的重大課題。 |
未來兩岸關系如何? 兩岸政策宣示顯示發展重點
兩岸關系雖已取得新進展,但是,前進的步子不會就此而止。未來兩岸關系如何走?兩岸的政策宣示顯示出,經濟合作依舊將是重點,協商溝通機制完善提上日程,文化教育交流的動力加強,探索解決政治等深層次問題的呼聲逐漸增大。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4月對促進兩岸合作提出四點希望:希望本著兩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促進兩岸經濟合作﹔希望兩岸加強經濟領域高層次對話和協調,共同推動經濟合作邁上新台階﹔希望兩岸加快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后續協議商談進程,提高經濟合作制度化水平﹔希望兩岸同胞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今年是汪辜會談2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有關活動中表示,開展協商談判是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真誠希望兩岸雙方繼續積極促進兩岸協商不斷取得新成果,共同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鼓舞兩岸同胞團結攜手,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國務委員楊潔篪提出,著眼於兩岸關系長遠發展,鼓勵開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積累共識,為今后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分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為全面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則提出,要繼續促進兩岸貿易增長,鼓勵雙向投資,推進產業合作,發展金融合作。繼續保持兩岸大交流的良好局面,擴大赴台旅游尤其是個人游的規模,促進兩岸基層民眾更廣泛的交往,加強兩岸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交流機制化。
台灣方面在兩岸政策上也有所謀劃,馬英九去年末提出,未來三年多的任期內,“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系條例”是兩岸政策的三大重點。
今年伊始,馬英九重申,台灣方面將加速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后續協商,進一步放寬陸資與陸生來台及陸客自由行,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取消不合時宜的限制與歧視性規定,也將積極推動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
多領域推進局面有望打開 深層次問題有待破解
在兩岸經濟合作方面,ECFA后續協商將是重點。根據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楊毅15日透露,目前兩岸有關方面正在各自加緊完成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准備工作,隻要准備工作完成,就可交由兩岸兩會商談、簽署。
楊毅說,服務貿易市場開放是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之后,雙方還將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適時就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兩岸服務業的開放進行磋商,不斷提高服務業的開放水平,使兩岸服務業能夠更好、更快地發展。
在兩岸協商溝通機制完善方面,有關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問題,已經列入兩會協商議程。兩會的副秘書長層級已經舉行過幾輪的溝通,討論了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業務功能、便利措施、聯系事宜等。
兩岸兩會目前匯總了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安排事宜已經達成的共識,包括業務功能、便利措施、聯系事宜等。雙方均認為,兩會辦事機構應在服務兩岸民眾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兩岸經濟、文化、教育、旅游等交流往來與合作,為保障己方人員、團體、機構、企業權益提供協助與服務,協助急難救助服務。
在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方面,海協會希望兩岸兩會能夠從研究商簽文化藝術、文物保護等具體協議入手,啟動兩岸文教議題的商談。
台灣文化部門負責人龍應台曾提出,在文化協議沒有簽署前希望在大陸各城市設立文化辦事處。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就此表示,兩岸互設民間文化辦事機構,可以為兩岸藝術家和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來提供服務和幫助,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文化前瞻論壇”有望今年9月在台北舉行,對此,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回應稱,“兩岸文化前瞻論壇”是兩岸文化界民間性的溝通交流、凝聚共識的平台。希望通過舉辦論壇,為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發揮積極的作用。
而政治等深層次問題的探索解決,頗受外界關注,呼聲也逐漸增大。大陸方面多次表示,鼓勵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積累共識,為今后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分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
台灣競爭力論壇9日發布的一份最新民調結果顯示,57.5%的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89.3%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份子,45%支持兩岸簽署和平協議。
此外,針對釣魚島和南海問題,關於兩岸聯手維護中華民族領土及海域權益的民間呼聲迭起﹔境外華文媒體輿論不乏對兩岸聯手合作的討論﹔兩岸有識之士還共商提出具體建議,這些都顯示兩岸合作的民意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