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英九執政五年多,功過是非如何,歷史自有評價。其中,經濟問題不是衡量馬執政功過的唯一標准,今日台灣經濟困境不能全怪馬英九,“辱馬”、“反馬”、“打馬”於事無補,解決不了台灣經濟問題。 |
惡質政黨斗爭扯后腿
如果說台灣經濟形勢不佳,作為執政者馬英九要承擔一定責任,可受批評,但反對黨對馬執政的牽制,對改革的阻撓,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民進黨除了攻擊與牽制馬的執政外,對經濟建設沒有提出任何建設性的政策主張,一切隻為了重新上台執政、獲取“權力”考慮。
在綠營思維裡,隻要馬英九執政沒把經濟搞好,人民就會不滿,民進黨才有機會上台,否則,民進黨協助馬英九把經濟搞好了,民進黨哪裡還有機會上台執政!因此在台灣經濟面臨困難之時,藍綠不是同舟共濟,共渡難關,而是反對黨抓住機會無情攻擊馬英九執政“無能”,一心希望馬英九早點“跛腳”,快點下台。這是今天台灣政治對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
台灣不會再有強人政治時代,不會再有領導人的個人英明決策,而是完全受制於黨派的政治利益博弈。馬英九連任后大力推動經濟改革,但各黨派無共識,社會無共識,改革困難重重,寸步難行,最后改革方案在各方政治與利益博弈下完全變調,達不到預期的改革目的,這是民主政治對經濟發展最大傷害的典型例証。
因此,在今天所謂的民主政治體制下(假定外部環境變化不大),誰當領導人,台灣經濟形勢不會有太大差別。如果今天不是馬英九執政,而是王英九或劉英九當政,或島內任何其他政治領袖當政,甚至是蘇貞昌或蔡英文當政,台灣經濟會更好嗎?沒有人會相信,甚至可能會更糟。民進黨執政八年,是造成台灣“失去十年”的關鍵時期,也是台灣由興而衰的轉折點。尤其是若民進黨執政,在其將“台獨”作為最高原則下,兩岸將陷於新的僵局與危機,不會有兩岸經濟合作紅利,台灣經濟發展將更為困難。
外媒批馬很會挑時候
就馬英九執政總體成效看,盡管存在不少問題,有諸多可議與檢討之處,但功大於過,而且成就並不小,尤其是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與兩岸經濟合作問題上取得巨大成就。然而,綠營並沒有給予任何掌聲,沒有一點肯定與支持,而是全盤否定,並將其貼上“親中賣台”的標簽,顯然失去了客觀評價標准。
更令人意外的是,每到島內政爭關鍵時刻,西方知名媒體就將矛頭指向馬英九,攻擊馬英九。在2008年台灣發生“八八水災”之時,因馬英九上台之初處置不當,執政力受到質疑,美國CNN率先推出對馬英九不滿的網上民調,最終給馬英九貼上“無能”的標簽。
如今在台灣內部政爭激烈之時,英國知名媒體又使用“笨蛋”這樣過激言論攻擊馬英九,不能不令人懷疑某些西方媒體的某種政治偏見或政治考慮。他們無視馬英九在兩岸關系問題上取得的重大成就、無視島內復雜的政治斗爭與台灣經濟困難的根本原因,而完全隨島內反對黨起舞,攻擊馬英九“無能”與“笨蛋”,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台灣社會各界應深刻反省馬英九執政不佳的真正原因,思考台灣經濟困境之根源,反對黨也別把外媒對馬英九的誣蔑視為“打馬”的一根救命稻草。台灣到了需要真正反思、反省的時候了,切莫讓政治惡斗再繼續傷害台灣經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