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小閑事》,作者:趙瑜,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1927年9月17日,魯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學生台靜農的信件,信裡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時候聽說魯迅的名字,想請劉半農幫助,提名魯迅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魯迅當即回復了上述這封信,那信裡的態度絲毫也不暖昧,表達得非常截然。
先把魯迅致台靜農的原信抄錄一下:
靜農兄:
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
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
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這“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好笑。
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我眼前所見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頹唐,此后能否創作,尚在不可知之數。倘這事成功而從此不再動筆,對不起人;倘再寫。也許變了翰林文字,一無可觀了。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罷。
未名社出版物,在這裡有信用,但售處似乎不多。讀書的人,多半是看時勢的,去年郭沫若書頗行,今年上半年我的書頗行,現在是大賣《戴季陶講演錄》了(蔣介石的也行了一時)。這裡的書,要作者親到而闊才好,就如江湖上賣膏藥者,必須將老虎骨頭挂在旁邊似的。
還有一些瑣事,詳寄霽野信中,不贅。
迅上,九月二十五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