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汪辜會談”精神當發揚光大,努力夯實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歷史偉業創造良好條件
20年后回看“汪辜會談”,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會談留下寶貴的歷史財富,對今天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仍有重要價值。雙方在會談中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為兩岸各個領域的互助合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例,開啟了兩岸從高危的對立時代轉向和平談判的時代。特別是海協會和海基會的聯系與溝通管道的確立,打開兩岸溝通正常化、制度化的大門,對兩岸不同級別和層次的領導人互訪及解決兩岸交往中存在各個領域的問題,起著積極推動和促進的作用。同時,會談的成功有助於增進兩岸的互信,說明隻要雙方本著“求同存異,平等協商”的原則坐下來交談,許多問題都可望得到解決。這就是“汪辜會談”的歷史意義所在。
“兩岸之道,唯和與合”。20年來兩岸關系發展的實踐,証實了汪道涵先生概括的這句話是真理,是歷史的正確結論。在對台工作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新形勢下,黨的十八大在保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連續性的基礎上,又與時俱進地提出了對台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要求我們全面貫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不斷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創造更充分的條件。
兩岸和平統一,是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開創性偉業,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開辟前進道路。從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到江澤民同志提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到胡錦濤同志提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我們黨都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深化對和平統一規律的認識。今天,我們有了一個重要的判斷:隻有確保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才能保証和平統一的順利實現。先和,后合,即兩岸關系先和平發展,才能迎來和平統一,這就是“汪辜會談”20年來,我們從理論到實踐對兩岸關系認識的新概括、新升華。
為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我們要始終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這是推動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雙方都認為台灣和大陸沒有分裂為兩個國家、兩岸不是“兩個中國”,兩岸關系不是國與國的關系。這就可以求同存異,求一個中國之同,存一個中國政治涵義認知之異,以利於增強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動,進一步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為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我們要持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推進兩岸協商談判,拓寬兩岸和平發展的前進道路,這是推動兩岸關系的重要途徑。要積極探索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條件下的兩岸政治關系,通過合情合理安排,打開破解政治難題的瓶頸﹔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以利緩和台海局勢、降低軍事安全顧慮﹔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一起承擔避免國家分裂的義務和責任,一起規劃兩岸關系進程,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前景。推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后續協商和有關合作,深化經濟合作,夯實兩岸和平發展的經濟基礎。擴大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筑牢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文化基礎。密切人民往來,發展兩岸社會各界尤其是基層民眾交流,強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促進平等協商,加強各個領域的制度建設,繼續解決兩岸民眾關心的實際問題,推動兩岸交往的機制化、常態化、規范化。
為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我們要努力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斗,互助互諒,互信互愛,共享兩岸發展成果,不斷匯聚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力量,這是推動兩岸關系的強大動力。凡是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都要盡最大努力做好。本著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理念,滿腔熱忱關心台灣同胞,切實保護台灣同胞權益,積極採取對台惠民措施,讓台灣同胞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團結台灣同胞維護好、建設好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為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我們要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圖謀,努力營造兩岸關系穩定環境,這是推動兩岸關系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台獨”勢力數度受到沉重打擊,但是“台獨”勢力沒有拋棄幻想,仍在阻擾兩岸關系發展。所以,在大好形勢下我們必須繼續反對和遏制“台獨”活動,決不允許“台獨”分裂行徑損害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堅決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歷史趨勢。
在紀念“汪辜會談”20周年之際,喜見海峽上空陰霾散去,兩岸撥雲見日,重現燦爛。以寬容對待歷史,以前瞻對待未來,遵循“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方針,按“先易后難、先經后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思路努力,台灣和大陸一定能在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這難道還有什麼疑問嗎?
寫於2013年3月8日上海
(來源:鳳凰網 作者:周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