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6日07:06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吳東野6月24日在北京飯店舉行的“筑信研討會”上表示,兩岸非國與國關系,軍事安全互信不可能完全依照西方的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模式,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美日是最大阻力。 |
2013年馬政府公布的QDR,有關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論述大幅刪除,強調兩岸政策應秉持“先急后緩、先經后政、先易后難”原則,重經貿文化與民生議題。馬英九的退縮,與整個亞太安全環境的變化有關,特別是美國奧巴馬宣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中日釣島沖突、南海主權爭端等問題,逼使馬英九必須正視美方的立場與壓力。
吳東野說,2013年的QDR與2008的QDR不同,前者已淡化大陸的軍事威脅。2008版本還有8頁闡述大陸對台軍事威脅,並舉出廣西江西福建(鷹擊六二A新型對艦導彈)部署瞄准台灣的導彈,2013年的版本隻剩3頁,少了大陸對台軍事部署的具體描述,只是原則性提到大陸建軍方式、演訓活動及防止美軍介入的反介入能力。
吳東野說,美國官員最近頻稱樂見兩岸政治談判,真是如此?2009年9月美副國務卿史坦伯格在一次研討會上稱,支持兩岸信心建立措施,認為有助於兩岸關系緩和與穩定,符合美方利益,美國無意扮演任何角色。他沒有說軍事互信機制,外界一般推測包括ECFA與軍事互信機制。最近從馬政府高層官員的談話獲悉,奧巴馬第二任期組成的國安團隊對兩岸政治談判樂觀其成,甚至認為此舉“減輕美國負擔”。言下之意,隻要台灣民意支持就不成問題,台灣選擇統一或維持現狀,美國不會有太多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