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6日07:06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吳東野6月24日在北京飯店舉行的“筑信研討會”上表示,兩岸非國與國關系,軍事安全互信不可能完全依照西方的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模式,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美日是最大阻力。 |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美歐研究所研究員吳東野
海外網6月26日電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吳東野6月24日在北京飯店舉行的“筑信研討會”上表示,兩岸非國與國關系,軍事安全互信不可能完全依照西方的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模式,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美日是最大阻力。
“筑信研討會”由大陸的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與台灣的兩岸統合學會主辦,是兩岸退役將領和專家學者第一次公開討論兩岸軍事安全互信議題。
吳東野認為,兩岸軍事安全機制與政治互信提升,可以同步推動。兩岸若沒有政治互信,就沒有建構軍事互信的可能。軍事安全互信推動制度化合作之前,兩岸應有最起碼的政治互信。兩岸海空軍很久未發生擦槍走火意外,那是兩岸軍方自我克制的結果,而非彼此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
吳東野說,兩岸當前互動緊密頻繁,但距離兩岸透過談判做出政治上的合情合理安排,還很遙遠。關鍵就在於兩岸政治互信仍待加強。
吳東野認為,兩岸沒有立信的各種措施,政治互信亦難提升。兩岸問題是民族大義問題,因此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不能像西方國家立於利益考量原則,兩岸要以“大義”(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與“大理”(不用強權壓制對方)來增進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