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6日电 台湾《联合报》16日文章表示,台湾西门町停车场枪击杀人案发生之初,各新闻媒体搜索被害人相关数据:年纪、家人、社交网站上的照片、二人的关系……试图塑造苦情被害人形象。分析指出,实话说,媒体沉沦已久,不只是政治新闻和娱乐新闻俗不可耐,如果连最基本的社会新闻批判都没了,那么读者又能期待什么呢?
分析称,随着案情明朗,警方勾勒出疑似与毒品买卖纠纷有关,也证实二人北上目的并不单纯。发展至此,应该可以归类于“歹路不可行”之类的社会新闻了吧?但近日部分媒体相关新闻,心中感慨:台湾媒体怎变这样?
老一辈所学的传播理论里,记者应扮演守门人角色、是信息筛选者,就算是报道负面的社会新闻,最少也要让读者有“见不贤内自省”的感触吧?
别忘了,这件新闻的起始点是毒品交易,若说他们是苦情被害者,那些被毒品交易害惨的人,又有多少?那些被毒品破坏的家庭、葬送的生命,又算是什么?
文章批评,部分媒体不敢做道德批判,连最基本买卖毒品应涉刑责的法理倡导都不敢提,只在被害者家属的悲情上打转。实话说,媒体沉沦已久,不只是政治新闻和娱乐新闻俗不可耐,如果连最基本的社会新闻批判都没了,那么读者又能期待什么呢?(莫德)
责编: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