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台湾流行改名为哪般?

2015-05-26 15:46:50来源:东南网 分享:
字号:

  好名也需好言行 切莫徒有虚“名”

  听涛君:各位改过名字吗?改名后,有没有带来特殊的变化?在岛内,改名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如何看待“一生可改3次名”的规定?

  张昱珍:我改过名字。原先,父亲给我取的名字叫张冠华,虽然偏男孩子一点,我也蛮喜欢。可后来因为感情生活不顺,又恰遇一位命理大师,用我的生辰八字帮我改了名字,叫昱珍。他说,这个名字可以让人更加柔顺些。

  台湾想要改名的民众太多啦,所以户政部门就专设了个改名窗口,办理改名事宜。手续也不复杂,只要带上个人印章、身份证、原户口簿,到改名窗口填个申请表,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办好改名手续。当然,后续的变更也蛮多,身份证、驾照、健保卡、信用卡、存折、储蓄卡等都要改啦!改名后,我会把自己的名字作为人生的分界点,提醒自己改正过去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个性,一发现坏习惯跑出来,我就用新名字来警醒自己。现在,家人也都喜欢叫我昱珍。

  邱毅:我没改过名,但我有幸运数字,那就是7。我所有的门牌、手机、车牌等,与数字有关的,我都选带7的。在台湾,改名的程序不复杂,这是顺应民众的需求。改名有时有心理上的疗愈作用,让人从逆境中产生了新的希望。当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名字,既要符合大伙儿的审美情趣,更要力求做到人如其名,名以正人,才不会徒有虚“名”。

  甘满堂:台湾修改“姓名条例”,允许民众一生可改3次,给追求个性的民众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也是尊重民众取名权的表现。不过,倘若人人要改名,那社会管理成本也会增加,不便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因此在政策制定上必须有一定约束,要给民众正确的指导和引导,改名要理性,不能一味讲个性、信风水。

  信息技术需跟上 辨明身份非难事

  听涛君:虽然改名是一件私事,但涉及户籍管理、身份认证、能否溯及既往等问题。改名容易,后续的社会管理该怎么办?如何避免出现“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尴尬?

  邱毅:改名其实管理起来并不难,关键是系统上下做好协同。在台湾,民众只要到户政部门进行一次变更登记,所有证件都跟着改变,一进入居民身份证号识别系统,就可以看到一切相关的信息。台湾民众一直以来都流行改名字,并没有发现社会管理有多难。

  张昱珍:在台湾,改名的管理问题确实不难。只要拿出户口簿正本,派出所警察就能看到资料的变更情况,何况再对照一下居民身份证系统,很快就能辨明身份。

  甘满堂:其实,台湾早已建立起一套居民身份证识别系统,如同大陆的居民身份证系统,号码唯一,终生不变。过去,大陆不提倡老百姓改名,需要说明更名的理由,最主要的是基于户籍管理考虑,以及打击违法犯罪角度来权衡利弊,但如今这种担心越来越没必要了。现代居民的户籍管理主要是通过身份证信息系统进行,如果居民要改名,只要不涉及到更改居民身份证号以及关键性识别信息就可以。当然,在户籍管理的过程中,要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才不会出现“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尴尬。

  网友微评

  @麦田0077:台湾人很看重姓名和命理的关系,喜欢改名正常啦。一生可以改3次,这尺度有够宽,不过小时候改名还好,要是长大了再改,恐怕会搞得朋友们都不认识,真的很难证明我是我了。

  @陈云淡:若是想通过改名达成自己的心愿,那可以尽情地给自己起不同的网名呀,既遂了心愿,又便捷,还不给现实生活添麻烦。再说了,“互联网 ”时代,每个人的网名何尝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呢?!

  @常睿评:我从未改名,改名也是很麻烦的事,没上学还好说,一旦建立起档案,再改名那一系列问题就来了,确需改名的,应该有个限制条件,并且要完备各项手续后方可进行。

  @从容而至不慌忙:爸妈起名时,没和我们商量过,不好听当然想改,但是以前的档案记录怎么办,怎么证明我是我?

  @小让:台湾的做法有一定道理,但改就要改得彻底,别档案里改了,平常叫时又没改,会把人整糊涂的。

  @薛智之0616:允许改名字是一种人文关怀,但改名不是小事,会遇到一堆麻烦,比如身份证、银行卡、各种证书等等,都需要更改,所以,如果名字不是太难听,还是不改的好。

  记者点评

  名字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该怎么取,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不过,改名也不能一味跟风,或盲目听从命理大师所谓的指点迷津,否则但凡有不顺心就随意改名,只会让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耗费在改名的路上,而忽视了自身修为。因此,应辩证地看待改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适当的选择,既方便自己的生活,又不造成社会管理的困难。对于那些确实有改名需要的民众,户籍管理部门也应给予支持,简化手续,成人之美。当然,无论是改名,还是办理其他证件,要减少乃至避免“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类似事件的发生,职能部门还应从利民、便民的角度出发,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高效优质服务,让老百姓办事省时、省力、省心。

责编:海闻

关键词:台湾社会,台湾民众,姓名条例,父母文化程度,名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