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爭議就辯論 是民進黨歷史傳統
謝系要求黨中央舉辦兩岸路線大辯論,可謂其來有自。事實上,自從1998年2月的“中國政策研討會”以來,每逢兩岸路線上發生爭議,黨內就有人要求舉辦公開的大辯論,這幾乎成了黨內多數人認可的“歷史傳統”。
1998年2月,由時任民進黨主席許信良發起的兩岸路線大辯論,是連當時強調“戒急用忍”的國民黨都不敢為之的動作。1997年底,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中贏得12個縣市的執政權,超過國民黨所得席次,實力大增。民進黨於次年2月中旬舉行的公開電視辯論,也引起台灣輿論極大關注,馬英九與蔡英文當時也在辯論現場。由許信良率領的泛美麗島系與邱義仁領軍的新潮流系會同正義連線、“福利國連線”展開激辯,雙方的觀點碰撞之后達成共識,形成了“強本西進”論述。這場辯論,也因此成為民進黨歷史上的經典事件。
時隔8年之后,2006年初接任黨主席的游錫?得到陳水扁指示,宣布將於4月1日、2日舉行 “中國政策大辯論”,希望凝聚黨內有關兩岸路線的共識。但就在次日,台當局直接公布“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兩岸經貿指導政策,為籌備中的大辯論搶先定調。此舉引發原定參與辯論的青壯派“立委”憤而退出,游錫?借機宣布“中國政策辯論會”停辦。
2008年喪失政權之后,民進黨內對於兩岸交流態度各異,也多次有聲音要求黨中央效仿前輩,舉辦兩岸路線大辯論尋求黨內共識。特別是2009年6月間,民進黨內幾乎又掀起新一輪“中國政策熱戰”。從扁系中常委高志鵬、時任嘉義縣長的陳明文到呂秀蓮,都強調有必要重新啟動大辯論。可以說,每逢民進黨內產生兩岸路線爭議,以大辯論凝聚共識的呼聲都會涌現。